《水浒传》中,王婆说潘金莲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是什么意思?
推荐语:《水浒传》中,王婆说潘金莲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是什么意思?:这就是王婆的厉害之处,她用这句话彻底勾住了西门庆的心,也让西门庆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,那想要说清这件事情,我们就必须要回到:-九十三岁,王婆,潘金莲,水浒传
这就是王婆的厉害之处,她用这句话彻底勾住了西门庆的心,也让西门庆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,那想要说清这件事情,我们就必须要回到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四回:王婆贪贿说风情,郓哥不忿闹茶肆。
话说,事情的起因就是潘金莲的开窗,那一天武大郎早早地就出去卖烧饼了,潘金莲独自在家里闷得慌,就想打开窗户透透气。
古代的窗户跟我们现代的窗户是有区别的,打开窗户之后得找个竹竿支住,也不知是早上跟武大郎吵架了,还是心里念着武松,反正潘金莲在开窗时心不在焉的。
就这样潘金莲溜号后,手一滑竹竿掉到了外面,本来这也没什么,可事情就这么巧,这根掉下去的竹竿,直接砸到了楼下路过的西门庆身上。
这个西门庆是什么人啊?典型的贪财好色、地痞流氓,大白天的自己好好走路,竟然被人高空抛物给砸了,西门庆怎能不生气,刚准备破口大骂,狠狠地讹对方一笔钱财。
抬头却看到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,这可把西门庆看呆了,话说他在阳谷县这么多年,从没见过如此美貌的女人,心里的不爽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潘金莲也没想到自己手中滑落的竹竿能砸到人,眼见西门庆怒气冲冲地抬头向上看,连忙娇滴滴的向西门庆赔礼道歉,说了一句:
“奴家一时失手,官人休怪。”
美女的力量是无穷的,这要是一个大老爷们砸到了西门庆,不被西门庆扒层皮才怪呢!可见是这么漂亮的女人,西门庆怎么可能发火呢?
此时的西门庆心里反而美滋滋的,西门庆心想这是上天要帮自己,给自己创造一个与美女邂逅的机会,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被砸歪的头巾,彬彬有礼的对潘金莲说:
“不妨事,娘子请尊便。”
西门庆的这个举动,反而把潘金莲弄得不好意思了,她没想到楼下这个英俊的男子,竟然如此有礼貌,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西门庆心里还在盘算着怎么进一步跟潘金莲接触,所以他也没有再说什么,见两个人愣在当场,旁边卖茶的王婆眼前一亮,心想赚钱的买卖要来了,于是王婆连忙接话:
“谁叫大官人非要从这屋檐下边走,打得正好!”
王婆的话看似在帮着潘金莲说话,实际上是在吸引西门庆的注意,他要把西门庆引到自己这里来,要不然她怎么从中挣钱呢?
西门庆听了王婆的话后,立即明白王婆这是在帮着缓和尴尬的气氛,连忙顺着王婆的话,对潘金莲笑着说赔礼:
“倒是小人不是,冲撞了娘子,休怪!”
接下来西门庆和潘金莲互相谦让起来,都说自己错了,反复几次后,二人的关系也相对拉近了不少,潘金莲更是对西门庆好感倍增,天天接触武大郎的她,还从没接触过这么有礼貌的男子。
但跟陌生男子一直聊天也不好,尤其是王婆还在旁边笑眯眯地盯着两人,所以潘金莲最后不好意思地把窗户关上,回到了房间内。
西门庆眼见潘金莲关上了门窗,虽有不舍,但作为情场老手的他,也知道一切不能操之过急,所以也没有拦着,反正西门庆认为以后还有机会。
因为刚才王婆的搭话,使西门庆意识到,王婆作为潘金莲的邻居,就是自己突破潘金莲的最佳助力,当然了这也是王婆想看到的。
这个王婆是个卖茶水的,之前西门庆虽然知道这个老婆子,但并没有过多接触,所以西门庆也不好直接开口求王婆,只能有事没事的往王婆那里跑。
一天之内跑了很多次,这要是真喝茶的,肯定不会这么干,就算王婆的茶再好喝,也不至于让西门庆如此流连忘返,所以王婆也知道了西门庆的心思,可王婆就是要钓鱼,不可能让西门庆如此轻松的得手。
因为太轻松的得手,王婆就挣不到钱了,所以当西门庆来王婆这里喝茶,有意无意地打听潘金莲的事时,王婆总是顾左右而言他,故意装聋卖哑,反复打哑谜,其实这也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。
西门庆一看不给点甜头,这个王婆是不会帮自己的,于是就问起了王婆儿子的情况,并提议让王婆的儿子以后跟着自己,算是许诺给王婆儿子安排了一个工作。
王婆虽然知道,这未必是西门庆的真心,但西门庆也算是给了她一个承诺,也就是王婆如果帮西门庆,西门庆肯定会给她好处。
王婆这才笑呵呵地把西门庆送走了,打算西门庆下次再来时,打开天窗说亮话,毕竟自己总拖着,西门庆容易找别人帮忙,那样的话,自己就挣不到钱了,所以当西门庆又一次来到茶馆时,王婆主动说:
“大官人吃个梅汤?”
这个“梅”的谐音与“媒”相同,也就是做媒的意思,西门庆一听有点意思,就顺着王婆的话,说要多加点酸,一切都在不言之中。
王婆把梅汤做好后,递给了西门庆,西门庆哪有心思喝梅汤,他想着怎么把话题引到潘金莲那里,就顺口来了一句:
“王干娘,你这梅汤做得好,有多少在屋里?”
王婆见西门庆很上道,也把事情往开了聊,说了一句:“老身做了一世媒,哪讨一个在屋里?”王婆的意思很明确,你不就是想让我帮你做媒嘛,那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。
西门庆也非常狡猾,他猜到了王婆话中的深意,所以反倒沉稳起来,假装没听懂,说了一句:“我问你梅汤,你却说做媒,差了多少?”
王婆见西门庆还在揣着明白装糊涂,并不生气,她知道这个钱自己挣定了,于是她不紧不慢地回复西门庆:“老身只听得大官人,问这媒做得好,老身只道说做媒。”
王婆的意思很明确,你不就是让我来做媒的嘛,还在这装蒜,你要是不谈这个,咱俩也就不说别的了,西门庆见状知道不能再绷着了,就对王婆说:
“干娘,你既是撮合山,也与我做头媒,说头好亲事,我自重重谢你。”
西门庆算是明着把话唠了出来,王婆终于得到了重谢的承诺,也是非常兴奋,闲扯了几句西门庆媳妇同不同意后,就进入了正题。
王婆说自己身边真有一个合适的女子,长得非常标致,不过年龄大了一些。西门庆连忙说只要长得好看,大几岁也没事。王婆接着说:
“那娘子戊寅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。”
西门庆听到了王婆的话后,笑着起身说了句王婆是疯婆子后,就满意地离开了,两人算是达成了协议,王婆帮着西门庆把潘金莲弄到手。
那为什么王婆说介绍的这个女人,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后,西门庆就知道是潘金莲了呢?其实,这是王婆跟西门庆打得哑谜,毕竟把一个有夫之妇介绍出去说着难听,就用这个代指潘金莲。
说到这里,大家有可能迷糊了,潘金莲怎么可能九十三岁呢?如果真那么大岁数,西门庆也不可能喜欢啊?那我们就先看看潘金莲此时到底多大。
《水浒传》作者施耐庵,在这一回中特意交代了潘金莲的年龄,就是为了与王婆的这句话相呼应,当时武松到武大郎家里吃饭。
潘金莲没话找话跟武松聊天,她主动问武松的年龄:“叔叔青春多少?”武松回复说:“虚度二十五岁”。潘金莲回话说:“长奴三岁。”
那也就是说潘金莲真实年龄是22岁,那王婆为什么说潘金莲九十三岁呢?这是个哑谜,大家可以把九十三拆开相加,也就是九加十加三,恰好等于22岁,所以王婆说的潘金莲年龄就是22岁。
西门庆也不傻,经过这些天的打听,早就知道了潘金莲的年龄,他当然明白了王婆说的那个九十三岁女人,指的就是潘金莲,这才高兴地离去。
其实,王婆之所以一直跟西门庆打哑谜,就是因为两人还不太熟悉,加上干的这事也不是啥光彩事,所以才一直没有明说。
这一次,两个人算是彻底唠明白了,西门庆答应给重赏,王婆也答应帮着从中撮合,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,那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,笔者就不在这里赘述了。
不过,说到这里,笔者突然想起一个前些年特别流行的段子,就是潘金莲一个女人影响了历史进程,这个段子表面看起来无懈可击,现在分享给大家:
如果当年潘金莲不开窗,竹竿就不会砸到西门庆,如果没遇到西门庆,潘金莲就不会害死武大郎,如果武大郎不死,武松就不会杀了潘金莲。
如果武松不杀人,就不会被逼上梁山,如果武松不上梁山,就不会擒住方腊,如果方腊没有被武松抓住,就不会错失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如果方腊能够取得大宋江山,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靖康耻,金兵也不会入关,如果金兵不入关,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清朝,如果没有清朝,也就不会有慈禧。
如果没有慈禧,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那么多不平等条约,我国也早就发展了经济与武力,现在早就成了最发达强盛的国家了。
所以很多网友说,如果谁能穿越回古代,一定要找到潘金莲,告诉她没事别开窗户,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吃饼,它不香吗?
当然了,这个段子明显有很多漏洞,在这里只是为了博君一笑,切勿当真,历史没有假如,就算有假如,也会引发无限的可能,更何况这只是一部小说。
那问题来了,潘金莲九十三岁的哑谜我们说清楚了,大家觉得那个掉下的竹竿,到底是潘金莲无意的,还是特意砸向西门庆的?欢迎留言讨论!
王婆说潘金莲“新年恰好93岁”,为何会让西门庆心痒难熬?其中套路太深!
面对可望不可及的潘金莲,西门庆色心大动。王婆欲擒故纵,西门庆被吊足了胃口。
西门庆为了得到潘金莲,和王婆有多次对话,其中含有许多隐喻,二人心照不宣。王婆说这话的目的,是想趁机敲西门庆一个竹杠,发点小财。
西门庆看到潘金莲后,虽然起了色心。但那毕竟是在宋朝,撩妹的招数远没有现在这么多、这么方便。
西门庆的办法就是问王婆。王婆是个出了名的媒婆,非常贪财,行为做事没有下限,西门庆明白,只有王婆能帮上这个忙。
“我问你: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老小?”
王婆作为一个职业媒婆,西门庆是什么人?她不是不知道,所以她一眼就看出了西门庆的心思,却故意回答:
“他是阎罗大王的妹子!五道将军的女儿!问他怎的?”
王婆为什么要这么回答?两个原因。
一是想看看西门庆究竟是何反应,二是因为西门庆这个人以奸诈闻名,又会武功,和官府又与来往,在县城里,也算是一个黑白通吃的角色,王婆怕吃亏。
(西门庆)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,使得些好拳棒;近来暴发迹,专在县里管些公事,与人放刁把滥,说事过钱,排陷官吏。
但西门大官人毕竟是有钱的主,像这种土财主,王婆平时是巴结不上的,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,王婆想从中趁机捞一笔。
所以,当西门庆再次来到的时候,王婆开始撩他了:
王婆出来道:“大官人,吃个'梅汤'?”西门庆道:“最好,多加些酸。”
这就是一个谐音,“梅”音同“媒”,其实就是暗示西门庆,需不需要我从中撮合呀?
但是,王婆还没有摸清西门庆的底,所以此话一语相关,可进可退,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,也可以让西门庆产生联想。
为了让西门庆上钩,王婆继续撩。
西门庆道:“王乾娘,你这梅汤做得好,有多少在屋里?”王婆笑道:“老身做了一世媒,那讨一个在屋里。”
王婆假装听错了,主动把“梅”和“媒”联系起来。
西门庆果然被撩得心痒痒的,迫不及待地请求王婆帮他牵针引线。
王婆见他上钩,又故意装疯卖傻,和他打起了哑谜。
“前日有一个倒好,只怕大官人不要。”西门庆道:“若好时,你与我说成了,我自谢你。”王婆道:“生得十二分人物,只是年纪大些。”西门庆道:“便差一两岁,也不打紧。真个几岁?”王婆道:“那娘子戊寅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。”
93岁的老太婆,不可能介绍给西门庆。更何况,以宋朝那个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,恐怕整个县城都没有活到93岁的老太。
王婆这话,明显就是拿西门庆开涮。同时,这中间有一个隐喻。九十三,九加十加三,等于二十二,这是在暗示:西门庆要追求的潘金莲,年龄是22岁。
王婆为什么不明讲?因为此时西门庆还没有给任何好处。
王婆一方面开涮,一方面继续撩。说要给西门庆吃个“和合汤”。西门庆迫不及待,连声称好,还让把汤放甜些。
由于此时西门庆还没有给王婆任何好处,所以王婆的态度很不积极。
“这个刷子踅得紧!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,只叫他舔不着。那厮会讨县里人便宜,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!”
西门庆还是识相的,赶紧拿出了一两银子给王婆。王婆的态度立马不一样。
婆子笑道:“何消得许多?”西门庆道:“只顾放着。”婆子暗暗地欢喜。
钱到了手,赶紧给西门庆泡上一杯“宽煎叶儿茶”。
意思就是,既然你出了钱,就请大官人放宽心,我老婆子一定帮你把这件事搞定!
不过,要想搞定,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,你还得再出血。
西门庆知道不出不行了,答应再给五两银子。
王婆遂提出“潘、驴、邓、小、闲”,五个泡妞的必要条件。
“大官人,你听我说:但凡捱光的,两个字最难,要五件事俱全,方才行得。第一件,潘安的貌;第二件,驴儿大的行货;第三件,要似邓通有钱;第四件,小就要棉里针忍耐;第五件,要闲工夫:这五件,唤作'潘、驴、邓、小、闲'。五件俱全,此事便获着。”西门庆道:“实不瞒你说,这五件事我都有些。
王婆说了这五样,其实她最关心的是“似邓通有钱”。
因为西门庆有钱,所以她才极力撮合。
最后,王婆还要再关照西门庆一声:“不要忘了许我的十两银子!”
王婆是始作俑者。从西门庆和王婆的整个对话过程来看,西门庆最终之所以能和潘金莲勾搭成奸,王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
西门庆看了潘金莲的美貌,虽然起了色心,但并没有能够有进一步的行为。外面的美女多得很,西门庆虽然是县城的一个大官人,但他又不是皇帝,不可能他看中的女人都能撩得上。
因此,西门庆试探性地问了问王婆,其实他当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指望。如果此时王婆对他不予搭理,这件事也就结束了。
而王婆为了从中捞取好处,一步一步吊足了他的胃口,终于让西门庆深陷其中,不能自拔。
后来,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血腥事件,其始作俑者就是王婆。
王婆这句话,其实说的就是潘金莲的真实年龄。而且,隐伏了一段大明秘史。究竟怎么回事呢?
潘金莲撩拨武松时,说自己比武松小三岁,是二十二岁。但是,到了王婆的嘴里,潘金莲却是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。
潘金莲没王婆说的那么老,因而,王婆的这句话被西门庆当做“扯风”话,也就是王婆说了疯话,潘金莲怎么可能九十二岁了呢?
其实,王婆说的,才是潘金莲的真实年龄。这一年,潘金莲二十一岁,翻过新年,才是二十二岁。为何,因为“9+10+3”才是这道题的谜底,而且,潘金莲要过了年才是这个岁数。
《水浒传》中到处都隐藏着密码,潘金莲的真实年龄便是以古代谶纬学的数字方式,暗藏了玄机。这个玄机,暗写的就是建文帝登基。
建文帝朱允炆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,二十一岁这年,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登基做了皇帝。按照农历地支纪年法,朱允炆登基就是戊寅年。
朱允炆做皇帝那年,没有改年号,而是到了第二年才是建文元年,大明王朝有了新的年号,迎来了新年。
所以,王婆说“那娘子戊寅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。”
而潘金莲自报二十二岁也没有错,这倒不是虚岁实岁的问题。而是因为,潘金莲的二十二岁还隐藏了梁山好汉故事的时间节点。这个时间节点敬请列位看官自祥。
我已经实锤《水浒传》中隐写了建文帝,并且,把建文帝的去向密写在了《水浒传》中。施耐庵绝不可能是死于洪武三年(1370年)的“施彦端”,他至少活到了明成祖迁都之后,甚至更后。因而,施耐庵极有可能是这段秘史的见证者。
王婆这一处如果是孤证,还不能证明施耐庵写了建文帝,那么,我们就回到《水浒传》“引首”和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,去领略一番建文帝的“风采”。
施耐庵在“引首”故事中,特别罗列了北宋王朝的传位,是这样写的:
(太祖)自庚申年间,受禅开基即位,在位一十七年,天下太平,自此定矣。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。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,传位与太子即位。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,降生之时,昼夜啼哭不止。
在这段话中,施耐庵故意遗漏了宋真宗,说是宋太宗把皇位直接传给了“皇太孙”,宋仁宗接替了宋太宗的皇位。这样写,其实隐藏了朱洪武误走的妖魔——孙立,也就是立孙子朱允炆做皇帝。
“洪太尉误走妖魔”的前一天,洪太尉爬上了龙虎山,在山上遇到了一只白额锦毛虎。这只虎,楔出的是燕顺。燕顺与清风山另外两个“红巾军”头领隐喻的是:燕王英武真天授,施耐庵认为,“红巾军二代”才是顺应“天道循环”的皇位继承人。
锦毛虎跳走后,一条雪花大蛇又窜出来,向洪太尉吐毒气,妖魔所吐之气当然是毒气了。这条雪花大蛇,楔出的就是朱允炆。
上面已经讲到,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12月5日,是大雪节前夕。这一年干支丁巳,朱允炆就是一条雪花大蛇。
王婆所说的这句“风语(疯话)”,照应了开篇故事,说的就是建文帝做皇帝、改年号的事。
那么,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朱允炆呢?
龙虎山上叔侄先后登场,都对朱洪武表示了不满。燕王原本可以做皇帝,但他这一辈人被剥夺了继承权。朱允炆虽然做了皇帝,却被叔叔杀掉了(施耐庵是这个倾向)。朱允炆不仅丢了命,这一脉还做了“丧门神”,父子都被褫夺了帝王尊号。因而,“妖魔”大蛇就要向洪太尉吐毒气了。
朱允炆做了皇帝,翻过新年就开始削藩。但是,建文帝削藩却丝毫没有章法,打虎不成反被虎伤,反倒给叔叔以“奉天靖难”的借口,发动了夺位之战。
“靖难之役”之前,朱棣为掩盖谋反之志,竟然装疯。《水浒传》中则以宋江江州装疯,来掩盖题写反诗的行为,隐射了燕王起兵。所以,西门庆说王婆是“风婆子”,没疯装疯,岂不就是“装风”?
王婆说,潘金莲是阎罗大王妹子,五道将军的女儿。宋江装疯时,扬言自己是玉皇大帝女婿,阎罗大王做先锋,五道将军做合后,要杀你江州人。这些疯话与王婆如出一辙,相互照应,说的是朱棣经镇江进兵,夺下了南京城。
“心在山东身在吴”,《水浒传》中的江州不是写的九江,而是写的镇江。“敢笑黄巢不丈夫”,朱棣才有资格说这个狠话。
建文帝削藩,因而是削去了“藩”字头,便剩下了“潘”。武松杀嫂,意味着建文帝削藩。从而,引发了“西门庆”。
建文四年,也就是公元1402年,朱棣从镇江龙潭进兵,打到南京城下。镇守在南京西北门的谷王朱橞、曹国公李景隆打开城门,迎接朱棣进城。朱棣策马进入帝京,沿途将士下跪,高呼“万岁”——果然是早有准备的“西门庆”。
这就是王婆说的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的深刻隐喻,施耐庵不赞同朱元璋违背“天道循环”的帝位传承。因为,这场因“孙立”而引发的“靖难之役”让天下百姓失去了太平世道。违背“天道人心”的皇帝,便都是妖魔。
其他网友观点王婆说潘金莲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,西门庆听了心痒难熬,实际上,王婆用暗语告诉西门庆“潘金莲二十二岁”。这是王婆的一个套路,故意引诱西门庆,使其落入自己的陷阱之中。
《水浒传》中,潘金莲和西门庆的苟且之事是最令人痛恨的了,她俩狼狈为奸,竟然为了私情把一个老实人武大郎给毒死了,令人气愤!而这一整件事中,其实都缺少不了一个人,这个人便是王婆。若没有王婆在其中穿针引线,潘金莲和西门庆是肯定走不到一起的,所以说,王婆是最应该为整件事负责的!
西门庆虽然有权有势,可潘金莲也是良家妇女,早已嫁给了武大郎,所以西门庆根本就不可能明抢,没有别人的帮助,即便西门庆心里再痒痒,那也是无法拿下潘金莲的,所以说最开始西门庆虽然觉得潘金莲长得貌美,但其实也并没有拿下潘金莲的想法,直到王婆主动搭话,才让西门庆心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!
王婆这人,虽然是开茶馆的,但实际上她的业务面非常广,什么媒婆、接生婆、人贩子这些她都干,反正说白了王婆就不是一个好人!当时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相遇,她是看在眼里的,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,一个赚钱的机会,因为西门庆这个人很有钱!于是她和西门庆逐渐搭起话来了。
西门庆是非常直接的,一见王婆的面便问潘金莲是谁?意思很明确了,西门庆对潘金莲有兴趣。但是王婆这边却并不顺着西门庆的话说,而是说些乱七八糟的话,不给西门庆明确的信息。要说王婆也真的是高手,就在这一步步的话术中,逐渐把西门庆的猎奇心给勾起来了,导致西门庆两天跑了王婆茶馆六次,最终双方终于敲定合作事项!
接下来我们看看王婆和西门庆的几次对话,看看二人都是如何试探对方的!王婆让西门庆吃个“梅汤”,西门庆提出要求,最好多加一些“酸味儿”,王婆又问西门庆大官人“吃个和合汤”等言语。两人经过一番试探,双方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,于是重点来了,西门庆开始让王婆给他介绍女人了。
原文:“前日有一个倒好,只怕大官人不要。”西门庆道:“若好时,你与我说成了,我自谢你。”王婆道:“生得十二分人物,只是年纪大些。”西门庆道:“便差一两岁,也不打紧。真个几岁?”王婆道:“那娘子戊寅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。”
王婆这里介绍的自然就是潘金莲了,不过当西门庆问王婆潘金莲多少岁时,王婆却直接回答九十三岁,这就令人非常疑惑了?既然王婆有心介绍,为何她要说潘金莲属虎,九十三岁呢?潘金莲芳龄几何?
事实上,王婆之所以这么说,乃是在和西门庆打哑谜!毕竟介绍有夫之妇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,所以在事成前王婆也不敢说得太露骨,而且西门庆和王婆聊了这么久,还没有给王婆一点好处,所以王婆只能用隐晦的方式告诉西门庆而不直说。不过西门庆常年混迹社会,自然对这些暗语是比较了解的,九十三岁不就是九加十加三,等于二十二岁吗?
二十二岁的女子,正在当年,符合西门庆的要求,于是他开开心心给了王婆一两银子,算是敲定了合作事宜。而尝到了甜头的王婆更加卖力,开始给西门庆出谋划策了,还进一步告诉了西门庆“潘、驴、邓、小、闲”这五个泡妞的必要条件。
原文:大官人,你听我说:但凡捱光的,两个字最难,要五件事俱全,方才行得。第一件,潘安的貌;第二件,驴儿大的行货;第三件,要似邓通有钱;第四件,小就要棉里针忍耐;第五件,要闲工夫。
看看王婆说的这番话,不得不说,这老家伙确实是个老手啊,懂得确实多。现在双方都开诚布公了,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,潘金莲在王婆的设计下半推半就从了西门庆,直到被武大郎发现,情况急转直下!
结语
综合来看,我们可以发现,在西门庆和潘金莲两人交往的整件事情中,王婆其实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,若不是她,西门庆哪里会和潘金莲勾搭在一起?哪里会有后来发生的这么多事?怪不得后来官府要把王婆凌迟处死,她的行为确实太可恶了!至于说当西门庆问潘金莲的年龄时,王婆为何说九十三,其实就是因为当时西门庆还没给王婆好处,所以她只是隐喻告诉西门庆潘金莲是二十二岁!
(本文主要参考《水浒传》)
其他网友观点潘金莲年轻貌美,她是王婆的熟人,王婆知西门庆的德性,西门庆见潘被勾魂。
西门庆到王婆处,打听潘金莲的事情,王婆知其意,王婆不是个好东西,不得到好处,她是不会说实话的。
古语说:二八佳人体如酥,腰中仗剑斩愚夫。这里说的二八,是二乘以八,二八一十六,十六岁的意思,古人结婚早,对女子来说,十六、七、八岁,是妙龄之年,年龄再大就显老了。
水浒传中,潘金莲的年龄,是二十二岁,显老了一点,所以说,当西门庆向王婆,打听潘的年龄时,王婆为了拴住西门庆的心,为了从西门庆身上多诈点银子,就隐而不实说,而说成九十三岁。
九十三岁的说法,是随口的玩笑之答,说成八十七,八十多岁,说成九十一,九十多岁,随随便便,都是可以的,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。水浒原著中,西门庆郑经相问,王婆戏答,西门庆聪明之人,一笑置之。
如果西门庆,装不懂继续追问,这是好像,他对老的也感兴趣,我猜精明的老婆,还会有应对之戏答。
王婆可能会笑着说:老X枯皱纹儿,XⅩ美死人儿,相公若有意,试看老身如何?哈哈哈哈哈
其他网友观点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:
王婆说这句话来自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四回,王婆贪贿说风情,郓哥不忿闹茶肆。
这一回中己经交待了潘金莲的年令是二十二岁。书中写道潘金莲问武松的年龄时,武松道;“武二二十五岁。那妇人道;长奴三岁。”其实做邻居的王婆也不可能不知潘金莲的年令,为什么对西门庆说出九十三岁呢?
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要揣摩的太多,王婆对西门庆只是卖了关子,吊吊西门庆的胃口,试试西门庆的心思。王婆要给西门庆介绍个中意的人,无非想从西门庆手中多捞几两银子。
王婆说给西门庆这个人“生得十二分人物,只是年纪大些。西门庆说,差一两岁,也不打紧。王婆道;“那娘子戊寅年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。”西门庆一听就乐了,本人属鸡二十七岁,大一两岁根本就没有属虎的,只有比自己小五岁的才正好属虎,不是明明告诉我那人二十二岁吗?西门庆随一笑而去。王婆见西门庆己接着,二人心照不宣,遂即开始蓄谋如何勾引潘金莲上套了。
所以王婆这句话是明确的告诉了潘金莲的年龄是二十二岁,那个九加十三就是二十二岁。这个九字是王婆对西门庆喑示的戏言,西门庆一定会听出来的,也没有其它意义。
古代纪年60天为一甲子,
天干10,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。
地支12,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
干支的阴阳之分
干支还是阴阳之分: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为阳干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干;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为阳支,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为阴支。
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,排列起来,天干在前,地支在后,天干由甲起,地支由子起,阳干配阳支,阴干配阴支(阳干不配阴支,阴干不配阳支),共有六十个组合,称为“六十甲子”。
而水浒里王婆的说法是和西门庆开玩笑的,平白多加了一个60年。同一个天干地支再次出现刚好需要60年。王婆说金莲93岁,应该是减去60,实际33岁。这与当初实际年龄不符,应为误写。
武松比金莲大3岁,武大郎比武松大6岁。金莲多少岁?武松当年是21岁,金莲应该18岁才对,那也应该说78岁,而不该是93岁。
《水浒传》第24回写王婆跟西门庆开玩笑,说要给他介绍一个娘子,“戊寅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。《金瓶梅》第2回照抄了这段故事,却将说法改变成“丁亥生,属猪的,交新年,恰九十三岁了”。作者为什么要改动这个人的生辰和属相呢?这说明作者想借用这个改动来表明某种意图,否则他沿用‘戊寅生’就可以了,而不必多此一举。
据何心先生所写《水浒传编年》,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的故事发生在政和五至六年,王婆的笑话说在故事之初,应是政和五年,该年是乙未年。戊寅生,属虎的,至乙未年应是78岁,而不是93岁。由此看来,《水浒传》的这个写法有错误,应该将93岁改为78岁才对。可能《金瓶梅》作者没有发现这个错误,他只是按照他心中的特定想法,将戊寅改成丁亥,照样写作93岁。其实,应该把93岁改正为78岁才对。
在假托背景年代宋朝里,丁亥生的人至政和五年应是9岁或69岁,既不是93岁,也不是78岁,显然没有意义。在真实背景年代明朝里,丁亥生的人,相当生于成化3年(1467年),78岁时相当嘉靖23年。若晚一个甲子年,按嘉靖6 年(丁亥年、1527年)来算,则此人78岁时该是万历33年(1605年),早在万历24年《金瓶梅》抄本已经出现,显然不合理。可见,作者在创作时脑子里的时间概念应该是明朝嘉靖23年。这一结论与上面通过生年干支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,不仅证明上面对西门庆生年干支的研究是正确的,也再次证明作者是有心人,他在创作时脑子里有明朝嘉靖23年的时间概念。
其他网友观点这句话的意思不能单从“九十三”这个数字来瞎猜,毕竟潘金莲怎么也不可能有93岁;但有个最直接的办法,那就是从书中查找潘金莲的年龄,再来解析这句话的意思。
武松打虎做了阳谷县都头之后,回到家中叔嫂第一次见面,潘金莲见武松魁梧英俊,顿时动了淫心,他撺掇着武松回来一起住,武松住进了家中后,潘金莲就开始不断用言语勾引挑逗,她问武松“叔叔青春多少?”武松回答“虚度二十五岁”,潘金莲趁机告诉武松说,叔叔“长奴三岁”。
再结合王婆说的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,把九十三拆开,就是9+13=22岁,也就是说,这句话的意思,单从字面来看,就是王婆跟西门庆打了个哑迷,用数字游戏暗中告诉西门庆,潘金莲新年刚好22岁,你尽管去泡妞。
但话里的意思很隐晦,西门庆能否领会就不清楚了。那么王婆为何不直接告诉西门庆潘金莲的年龄呢?结合当时的情境,这句话还有深层次的意思,那就是体现出王婆的贪婪奸诈,以及西门庆的急色!
当时西门庆被潘金莲掉下的竹竿打到脑袋,西门庆本来要生气,结果抬头一看,却“是个生的妖娆的妇人,先自酥了半边,那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,变作笑吟吟的脸儿。”
之后西门庆就三番五次拐着弯儿找王婆打听这美妇人是谁的老婆,王婆一再吊着西门庆的胃口,最后虽然告诉了他潘金莲和武大郎是一对儿,但在年龄上还是打哑迷卖了关子,目的就是不想让西门庆那么容易得手,她好从中落得好处。
综合上述,《水浒传》中,王婆说潘金莲“新年恰好九十三岁”这句话的意思,就是贪婪奸诈的王婆,用打哑迷的方式来吊西门庆的胃口,想从西门庆那里多捞些好处,同时也体现了西门庆确实是个好色之徒!
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马上删除!
其他网友观点王婆对西门庆说的这句:“那娘子戊寅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。”半真半假,却非常高明。在此之前,西门庆喝了王婆两碗汤,这汤也不简单,每一碗都暗合深意,是两个心怀鬼胎的高手间不动声色地过招。
向来财色迷人眼,西门庆好色,王婆贪财。一拍即合的两个人,心领神会,沆瀣一气。
武松初见潘金莲时,被问及年岁,武松回说二十五,潘金莲讲“长奴三岁”,所以她芳龄将将二十二。为啥王婆非说她九十三?
98版《水浒》:王婆、西门庆
这一回叫做“王婆贪贿说风情,郓哥不忿闹茶肆”,14个字就精彩纷呈。
伏尔泰认为:“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”,那这章可谓极具戏剧冲突,大开大合,从西门庆和潘金莲天雷勾动地火的起承转合,到卖梨小角色郓哥四两拨千斤的撞破,进展紧张激烈,算得《水浒传》中颇为出彩的章节。
王婆用这一句话,欲擒故纵,吊足了西门庆的胃口。要理解这两人的“对阵”,得先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。
2011版《水浒》:西门庆、潘金莲
西门庆是何人?在《水浒》和另一本世情奇书《金瓶梅》里都有交代,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,开了个生药铺,“自小是个奸诈之人”、“闲游浪荡”,天性就不淳善。
他做的什么交易?《金瓶梅》写他“作事机深诡谲,又放官吏债……专在县里管些公事,与人把揽说事过钱”,《水浒传》有讲:
近来暴发迹,专在县里管些公事,与人放刁把滥,说事过钱,排陷官吏。因此,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。
《金瓶梅》中有详细介绍,西门庆除了正室陈氏、继室吴月娘,还有六房妾室。《水浒》中虽然一带而过,但西门庆请王婆“说媒”的时候,王婆讥笑:“你宅上大娘子得知时,婆子这脸,怎吃得耳刮子?”西门庆回答:
“我家大娘子最好,极是容得人。现今也讨几个身边人在家里,只是没一个中得我意的。”
西门庆家中妻妾成群,却还惦记已为人妇的潘金莲,西门庆的性格显而易见:他不仅为人心机奸诈,手段诡谲,还调风戏月、荒淫无度。排陷官吏足见其油滑阴狠,“爆发迹、满县让他”说明西门庆不缺钱也小有权势。
说回王婆。
王婆在武大郎家隔壁,开了个茶铺。营生也杂,除了卖茶,还兼职接生婆、媒婆、牙婆,武松刚回家时,潘金莲让武大给些小钱,让王婆帮着张罗了一桌饭菜。可以说,什么蝇头小利的行当买卖,只要有钱,她都愿意干。
王婆混迹市井、接触三教九流,自然也八面玲珑、巧言令色。西门庆头回被潘金莲撑门帘的叉竿打到头,本来怒气冲冲,刚要发作却看到个妩媚妇人,忙满脸堆笑说不碍事。
这一幕刚好被王婆看到,不偏不倚地搭上一句:“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?打得正好!”简直是渴了有人递水,下雨有人送伞,正好给西门庆借坡下驴,表现“君子风度”:“倒是小人不是。冲撞娘子,休怪。”
97版《水浒》:潘金莲
王婆这般会察言观色、曲意逢迎,所以书中借西门庆之口赞她“智赛隋何,机强陆贾”。这两个人,皆心术不正,一个图谋不轨,一个唯利是图,自然臭味相投、一拍即合。也为潘金莲一步步的“入套”埋下了伏笔。
王婆虽然开茶馆,但根本不靠卖茶为生。按她的话讲:“我家卖茶,叫做鬼打更。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,卖了一个泡茶,直到如今不发市,专一靠些杂趁养口。”
鬼打更啥意思?挂羊头卖狗肉呗!这茶馆就三年前卖了一泡茶,再也没个生意,靠干别的杂项收入为生。什么隐形收入?她也坦白告诉西门庆:
“老身为头是做媒,又会做牙婆,也会抱腰,也会收小的,也会说风情,也会做马泊六。”
牙婆专门从事的是人口买卖,抱腰便是替人接生,至于“马泊六”,不好细说,是一句粗俗俚语,可以理解为皮条客,比方说和西门庆与潘金莲,她撮合的尽是这样的男女。含有贬义,郓哥和王婆吵架,便气得大骂王婆:“我是小猢狲,你是马泊六!”
王婆不卖茶,为什么却让西门庆点了两碗汤喝?
西门庆刚和王婆搭上话,问得是潘金莲是谁家娘子,王婆顾左右而言他,西门庆心领神会,知道王婆独子在外地没个好工作,故意说让她儿子跟着他谋生。
这回西门庆喝的是粗茶,并且说茶钱记账。不过没有付出,哪有信息的交换?这点两个人都心知肚明。
所以不消一会儿,西门庆又折回,正中王婆下怀,主动招呼道:“大官人,吃个梅汤?”这梅汤有讲究,“梅”通“媒”,西门庆夸王婆梅汤做得好,王婆假意听错成“媒做得好”,自然而然引出西门庆请求王婆替他说媒之事。待西门庆问有什么合意的人选,王婆变半玩笑讲出“那娘子九十三岁”。
王婆当然听出西门庆问的娘子是潘金莲,她故意装不知且往离谱了说,一看便没有诚心,为得是让西门庆主动拿出些好处来。西门庆却拍拍屁股又走了,这梅汤也是记账,精明的他也在试探。
待到晚间,心痒难耐的西门庆又上了王婆的门,王婆这回说的是:“大官人,吃个和合汤如何?”
和合汤也称作阴阳和合汤,是那时新婚夫妇共喝的一种“泡茶”,表达的暗意不言而喻。西门庆也意会,回说“最好。干娘放甜些。”喝了汤的西门庆仍旧说记账。但两人心中其实都有眉目,这西门庆有意,王婆也肯“帮”。
第二日西门庆又在武大家门前心急火燎来回七八遍,看在眼里的王婆不觉得意:“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,只叫他舐不着。那厮会讨县里人便宜,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。”
高手过招,看谁沉得住气,那西门庆煎熬了几日,王婆始终不松口,他虽一惯悭吝,还是摸出一两来银子,付了往日茶钱还绰绰有余。王婆态度立马大改,煎了好茶,主动说破西门庆的心思,并替他出谋划策起来。
王婆趁机以邀潘金莲给自己做老衣为由,不客气地要了西门庆一匹白绫,一匹蓝绸,一匹白绢,还有十两好绵,并提出事成后再付她十两银子。
别看宋江动不动就送人十几二十两银子,好像钱不多的样子。这后边武松找卖梨的郓哥帮忙作证,给了他五两银子,郓哥心想这钱够老父好生吃喝三五个月,这么算起来,王婆要十两,差不多是十个月的生活费。
97版《水浒》:武大郎、郓哥
可以说,西门庆与王婆几个回合的谈话,都各怀心事、互为试探,确定双方都能各取所需后,才放下心来“合作”。每一句话背后,都居心叵测,《水浒传》的精彩之处,除了梁山好汉的聚义,还有对市井百态活灵活现的呈现。
王婆是西门庆和潘金莲露水情缘的关键推手,步步为营地设局,而心思活络的潘金莲亦每一步都跟着王婆的设定进局。乃至最后听从王婆的建议,臣服于欲求,鸠杀了老实懦弱的武大,完全放任了自己的人性之恶。
“财色于人,人之不舍,譬如刀刃有蜜,不足一餐之美,小儿舐之,则有割舌之患”,王婆为十两银子,被凌迟处死。西门庆和潘金莲因本能之欲,身首异处。
只鸾孤凤,一席话搬唆捉对。王婆就像是引诱亚当和夏娃吃下禁果的蛇,虽本性邪恶,却也是觑准了人性贪婪的欲念,而欲望浮世绘背后的众生相,呈现的才是一个真实的世情百态。名著经典常读常新,便是因为人性是古今贯之的不朽议题。
你我皆凡人,都难免有私欲,所以与其说做一个正直无暇的人,不如说不懈地与自身的欲望抗争,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”,人一生最难做到的,便是慎独。
-End-
看古今世事,读书中天地,欢迎关注@沁说
其他网友观点潘金莲当然没有九十三岁,这不过是王婆和西门庆两个恶棍之间的“黑话”罢了。
而除了将潘金莲年纪称为九十三岁,王婆和西门庆做的这笔买卖用的几乎都是“黑话”,我们将它掰开了细细品来,还真只有佩服二字。
小说里的清河县,临靠运河,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都市,因此南北货物在这里离散,到处都是商铺,富商云集。可以说,这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都市。
潘金莲就在这里成长,不过是在南门外的穷人区,她的父亲不知靠什么谋生,但可以肯定很穷,因为潘金莲九岁的时候就被卖掉了。
潘金莲一开始被卖到王招宣府,招宣主要负责镇压、安抚边境地方,是非常重要的职务,能做招宣工作的,一般都得一二品以上官员了。所以王招宣府是个豪门大户,潘金莲在这里做弹唱的小演员,就是家养的娱乐戏子,类似《红楼梦》里的芳官、蕊官这些小优伶。而且潘金莲本性聪敏机变,到十五岁时基本把琴棋书唱学得行云流水了。
在这里,潘金莲一个贫困出身的小姑娘,开始懂得了描眉画眼,傅粉施朱。
谁知没逍遥多久,王招宣就死了,家里的娱乐班子当然就办不下去了。潘老娘不知哪里来的本事,把她女儿弄出招宣府,卖到了张大户家里。
家里放着个大美人,张大户当然垂涎三尺,但奈何家中有母老虎余氏,他也只能偷偷摸摸。
张大户蹂躏了几次潘金莲后,余氏再也容不下潘金莲了,非要把她嫁出去。而为了以后方便占有潘金莲,张大户将她嫁给了又丑又矮的租户武大郎。
武大郎每次出去卖烧饼,张大户就溜进来偷吃,潘金莲一个年轻女子,张大户年已六十多,哪里吃得消?逍遥一阵子后,张大户就各种毛病上身,翘辫子了。他老婆 也就不用再看他的眼色,几天后就把武大郎和潘金莲都赶了出来。
可以说,潘金莲的经历是很悲苦的,她才色俱佳,但最美好的年华,遇到的都是与她不匹配的男人。六十多的老头张大户,以丑闻名的武大郎。
可即便如此,潘金莲还没有自暴自弃,她还是安分跟着武大郎谋生。他们搬出来租了临街的房子后,经常有些地痞流氓到房前各种挑逗嘻闹她,但人家也没有回过一句话,而是拿出自己的首饰叫武大郎到别处买了一座小楼房,躲开这些人。
直到武松出现,潘金莲荷尔蒙被唤醒,和丈夫霄壤之别的武松,激起了她对爱情的遐想,可谁知,她的热情体贴、关爱和撩拨并没有融化武松,反而换来的是武松的恶语相加,潘金莲爱情的小火苗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。
好不容易爆发的正常情欲,就这么被迫压了下来。这种背景下,西门庆一出现,注定就是一场事故了。
一根竹竿引发的故事武松走后,武大郎听他的劝告,每天就做一半的炊饼出去卖,回来除去帘子关上大门安守漂亮媳妇。不久潘金莲也养成了除帘子的习惯。
这一天,在她拿竹竿叉帘子时,手下一滑,竹竿掉落了下去,好巧不巧,下面正好经过一个人,刚好被这竹竿敲了一杠。
大名鼎鼎的西门大官人,就这样与潘金莲初遇了。
西门庆原本急躁凶蛮,平白无故被敲这么一杠,正要发作收拾人呢,结果抬头一望,好家伙,却见一个明媚鲜妍的女子,不禁酥了一半。本来怒气冲冲的脸,瞬间柔化为一滩糖水,笑吟吟起来。
潘金莲失手打到人,当然赶紧道歉:
“奴家一时失手,官人休怪。”
西门庆马上表现出极高的涵养,曲着腰还礼:
“不妨事。娘子请尊便。”
这一幕,被隔壁卖茶的王婆看了去。王婆这个人,除了卖茶,还兼职做媒,一面是商人,一面是中介,这口齿要多伶俐有多伶俐,这心机要多深沉有多深沉,这手段要多老辣有多老辣。
按我们常人看,潘金莲和西门庆这两句对话,一点毛病都没有,属于正常社交礼仪。可王婆是在清河县混了几十年的人,那西门大老板为人她早就摸得透透的,如此彬彬有礼行为谦逊,就不是他的作风,事出反常必有妖,加上西门庆瞧着潘金莲的眼色,阅人无数的王婆早就读出了他的内心。
“买卖来了”,王婆心下一爽,插话道:
“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?打得正好!”
这句话给了西门庆继续搭话的机会,赶紧再次跟潘金莲赔不是,潘金莲又只好还礼,两人一来一往间,潘金莲早被西门庆滴溜溜瞅了不下七八遍。
这一切被王婆尽收眼底,她现在只需要安静坐在自己的茶馆,等待客户自己送上门。
西门庆果然来了,进门便开口打听刚才那美貌妇人,得知是武大郎的媳妇后,大感焚琴煮鹤、哀梨蒸食,恨得捶胸顿足。临走前问王婆茶钱,王婆却称不急,后面再算,她心里明白,相对于后面的钱,这点茶钱微乎其微。
果然又过两个时辰,西门庆又来了。
“大官人,吃个梅汤?”
梅通媒,王婆兼职做媒的,这话一问西门庆就该知道意思了,他点头,在喝下几口后又问:
“王干娘,你这梅汤做得好,有多少在屋里?”
王婆等着西门庆自己开口,到时好要价,结果西门一直不打开天窗说亮话,她决定干脆点:
“老身做了一世媒,那讨一个在屋里?”
西门庆一听王婆急了,反倒悠哉起来:
“我问你梅汤,你却说做媒,差了多少。”
王婆也不藏着掖着了,直接回他,我就是个做媒的,只会做媒,其他不知道。
西门庆看时机已到,赶紧放出重点:“那你也给我撮合一门亲事,我肯定好好谢你”并表示:“只要合我心意,就算这是个回头人,我也不在乎”
这话说得就差没念出武大郎媳妇儿的名字了。
王婆一笑:“当然有,而且相貌无可挑剔,就是年纪大一些”
看到这话,很多人会纳闷,潘金莲那么个娇媚人儿,能有多大?其实在古代的婚配市场,很在乎年纪的,不信我们看看西门庆怎么说的:
“便差一两岁,也不打紧,真个几岁?”
西门庆能接受的年龄差是两岁,如果潘金莲比他大上三岁,那再好看也不要了。所以后面他询问了潘金莲的年纪。
这王婆就回他:
“那娘子戊寅生,属虎的,新年恰好九十三岁。”
正常人都知道潘金莲不可能有九十三岁,可是王婆为何这么说?而且西门的反应是笑骂了句“疯婆子”,就心满意足地离去,这九十三岁里头,究竟有啥道道?
如果我们留心,会发现在此之前,武松刚与潘金莲相处时,曾被问及年纪,原文:
妇人又问道:“叔叔青春多少?”武松道:“虚度二十五岁。”那妇人道:“长奴三岁。叔叔今番从哪里来?”
武松二十五岁,潘金莲比他小三岁,那就是二十二岁,很巧,王婆所说的九十三岁,将九和十三拆开再加起来,正好就是二十二岁。
在旧时,女子一般在十五岁左右结婚,超过20岁,那就是妥妥的大龄女,潘金莲不仅22岁,还已经嫁作人妇,所以在做媒之前,她必须先跟西门庆做出提醒,如果能接受,咱就想办法拿下来,不行就到此为止。显然,对于西门庆而言,这个年纪完全没问题,所以他很满意地走了。
后面的故事我们就很清楚了,在西门庆答应事成可以给十两银子的好处费后,王婆设计出细致而周密地“挨光计”,潘金莲则按照王婆的设想一步步钻进了这个圈套中。
本来,落秆打头这件事,是可以平静结束的。可被打的人偏偏是西门庆这样的风流情种,见色生情后便开始在潘金莲家楼下晃悠。
另一面,如果不是王婆一心谋财,帮西门庆兜揽,就算西门庆本事通天,也无法和潘金莲产生故事。可事情就那么巧,西门庆和王婆,一人贪色,一人贪财,两人沆瀣一气,最终酿成人伦惨剧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